明日方舟赫拉格原型介绍 赫拉格考据分析
时间:2021-05-13 22:47 来源:未知 作者:永春小孩 点击:载入中...次
明日方舟中,赫拉格是新出的干员,那么游戏中赫拉格的原型是什么。 ·沙场传奇 Legend of the Battlefield 赫拉格的外文代号为Hellagur——直接搜是无法得到任何有效结果的;这其实是一个鹰角自创的复合词,由英语词汇"Hell"和巴斯克语词汇"Agur"结合而成。 巴斯克语是一种被使用于巴斯克地区(西班牙东北部的巴斯克、纳瓦拉两自治区以及法国西南部)的非印欧语系语言,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在当地罗马化之前就得以广泛使用;而这种语言的起源如同“来历不明,家世复杂”的巴斯克人一般,至今是个未解的谜团,目前没有能够解释其繁杂语言体系及起源的可信说法。正是因为其迷雾重重的起源与独特的语言特征,巴斯克语也被称为“上帝的语言”; 回到赫拉格的外文代号。"Hell"在英语中意为“地狱;苦难经历,悲惨境遇”,而"Agur"在巴斯克语中是“再见”的意思。 通俗理解,这个代号的意思即是“再见,地狱”——这既是赫拉格对过往生涯的断离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支撑他一直坚守自我、带领阿撒兹勒一直行至今日的信念。 赫拉格是出身于乌萨斯帝国的黎博利族,但是在目前的所有黎博利族干员中,赫拉格是最为特殊的存在。从赫拉格的精二立绘中可以看出,赫拉格背后的动物有着正常鸟类没有的前爪特征; 赫拉格精二立绘 精二立绘局部,可以看出大爷身后动物的肢体具有近似灵长类动物一般的手部特征 数种鸟类的爪部图片。和灵长类动物不同,大部分鸟类的爪趾与下肢之间没有那么多的关节,因此无法灵活运动,二者类似绑在一起,不能自由旋转和伸舒 而在赫拉格的初始和精二立绘中,都表现出赫拉格身后有着类似马尾的结构;精二立绘中的动物也有这个特点,且更为明显; 初始立绘局部,可以看出大爷风衣下面垂下了类似尾巴的结构 精二立绘局部,大爷身后动物有着非常明显的马尾特征 马尾巴 就这两个特征,已经足以判断赫拉格对应的动物原型是骏鹰(Hippogriff)。 骏鹰是西方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幻想生物,是由另一种幻想生物——狮鹫(Griffin,也就是所谓的“格里芬”)与母马交合后诞下的后代。与狮鹫同时具有鹰与狮子的特征不同,骏鹰的头、爪、翼三处继承自狮鹫,其余的后半身则像马; 狮鹫 骏鹰 骏鹰是一种极其稀有的生物,因为狮鹫和马向来是看不顺眼的,常有狮鹫猎杀捕食马的艺术场景记载;二者的结合则被视为天方夜谭之事,中世纪就有句谚语“匹配狮鹫与马”(Jungentur jam grypes equis/To mate griffins with horses), 意为“不可能实现之事”——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原本不应该擦出火花的两种生物偶尔还是会诞下被称为“骏鹰”的生物,因此骏鹰也被认为是奇迹或爱情的象征; 传说骏鹰擅长飞翔,体力绝佳。 它们栖息于叫做“离风山”(the Riphaean Mountains)的地方,一般人难以一窥这种生物的真面目;不过,由于骏鹰性格较之狮鹫更为温顺、易于驯服,因此有能者(一般是法术高超的巫师或武艺高强的骑士)常会在找到骏鹰后,将其作为脚力或坐骑培养。 在中世纪为数不少的骑士文学和浪漫传说中,狮鹫都有所出场露面;文艺复兴时期的骑士文学代表作《疯狂的奥兰多》中,查理曼大帝麾下十二圣骑士之一的李拿度(Rinaldo,被称为“蒙特班(Montalban)的野蛮人”)的妹妹·布拉达曼特(Bradamante)为追寻所爱之人鲁杰罗(Rogero)而击败了后者的养父、邪恶法师亚特兰特斯(Atlantes),从而获得了骏鹰作为坐骑;后来,这头骏鹰又成为了十二圣骑士中的英格兰王子阿斯托尔福的坐骑。 FGO中阿斯托尔福的宝具“此世无存之幻马”,就是这头从鲁杰罗&布拉达曼特夫妇处得到的骏鹰 相较于其他黎博利干员的原型动物,赫拉格的原型无论是在体型上还是在战力上都是望尘莫及的存在。骏鹰迅猛敏捷的行动风格以及其作为“奇迹”象征的内涵,都符合赫拉格这位前乌萨斯近卫军统帅在其军旅生涯中展现出的战争艺术以及职业素养。 ·戎马生涯 Military life 【专精】军事理论 预警 防卫战 武器技巧(军事) 【战斗经验】四十四年(基础档案) 赫拉格,曾隶属于乌萨斯帝国近卫军,切尔诺伯格感染者地下诊所“阿撒兹勒”的现任管理者,其他相关履历缺失。拥有成熟的军事理论体系知识,战斗技巧几乎能满足绝大部分类型作战的需求。现正依合作协议长驻罗德岛,为罗德岛提供战术指挥支援。(客观履历) 乌萨斯的主要现实原型是沙皇俄国,同时杂糅了部分苏维埃政权和独联体的要素;赫拉格的实装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但同时也透露出乌萨斯的现实原型并非任一特定历史时期,而是一锅包括了俄罗斯帝国、苏维埃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罗斯联邦(甚至可能还包含莫斯科大公国)在内的“俄罗斯文化”覆盖范围内所有历史政权的大杂烩——这一点在赫拉格的干员档案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这么说,如果将赫拉格的军旅生涯对应到现实历史中,那他本人就是一名“活化石”级别的俄国元老,是整个俄罗斯对外扩张征战的一个浓缩。 【机密档案】 虽然将军没有明说他的姓名,但我也一样猜得到他以前的身份。 青年时在四皇会战中崭露头角,壮年时在第十次乌卡战争里声名远扬,之后的数次大战里同样屡立战功,这样的乌萨斯军人并不多见。 而在血峰战役里明明立下军功却销声匿迹,综上所述,也就只有一位乌萨斯将领符合这种条件。 至于是怎么推断的,那当然是猜的!乌萨斯数十年里至少处决了上百个将领,活下来的屈指可数,点点名册就知道了吧!(档案资料四) 这段看似轻巧的叙述,实际上包含了相当多重量级的关键信息。这里面提到的几场战争都有其对应的现实原型,在历史上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地位。 在大爷还未成为大爷、还只是一名青年将官之时,他就已经在四皇会战中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能力。所谓的“四皇会战”,来源于1805年发生于法兰西帝国(拿破仑第一帝国)、俄罗斯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这欧陆三大势力之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这场战役中,法军与俄奥联军双方的最高指挥官都是各自的皇帝,因此也被称为“三皇会战”。 四皇真的不是玩了海贼王的梗么? 在战役初期,法军一度处于严峻的被动局面,但法国皇帝矮子拿破仑·波拿巴充分发挥了自己独到的军事才华和指挥艺术,始终将战场的主动权攥在手中,无论是组织防御还是趁机反击上都无可挑剔,被视为世界战争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法军的辉煌胜利告终,俄奥联军损失达36000人,其中阵亡超16000人,20000人被俘;此外,还损失了186门大炮、45面团旗。而法军仅亡205人,伤2000人,损失1面团旗。消息传到英国后,时任首相威廉·皮特懊丧地走到墙上张挂的欧洲地图前说道:“看来这幅地图十年里没有任何用处了。” 同年12月4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西斯二世和拿破仑会谈,达成停火协议;12月27日,奥地利和法国签订《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宣布退出反法同盟,弗朗西斯二世取消自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也告终结;拿破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欧陆霸主; 反映三皇会战中拿破仑取得最后胜利的油画 随着年岁增长,赫拉格在行伍中得到了提升。壮年之时,赫拉格在第十次乌卡战争中声名远扬,成为令敌人恐惧的稀世将领——这里的“第十次乌卡战争”,直接来源于沙皇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第十次俄土战争。“乌”指的是乌萨斯,“卡”则指代的是卡西米尔;但是问题在于,卡西米尔的现实原型是中欧地区的波兰,而非现实中的土耳其。结合现实中波俄两国历来的矛盾夙愿,以及游戏内乌萨斯与卡西米尔长年的对峙,赫拉格档案中提及的“第十次乌卡战争”应该糅合了波兰与俄国的军事冲突。 历史上,俄罗斯并非自始而终强大非凡。在早期高加索文化以及莫斯科大公国时期,俄罗斯民族的最大威胁主要是基辅罗斯公国、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钦察汗国)等势力;1721年,彼得一世在大北方战争中击败瑞典王国,被俄罗斯元老院正式授予“俄罗斯皇帝”头衔。这个时候,后世俗称的“沙皇俄国”(俄罗斯帝国)才真正意义上建立形成。不过在此时,彼得一世的一系列对外战争仅仅只确立了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地区的霸权,俄国在本质上仍然与内陆国无异;且影响范围有限,甚至还没有今日的俄罗斯领土辽阔。真正使得俄罗斯得以向西扩张、鲸吞蚕食的,是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17-19世纪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战略要地而进行的一系列战争。这一系列战争即为“俄土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0次,旨在结束地跨欧亚非三洲、曾经长达数个世纪的扩张和征服的奥斯曼帝国和其藩属克里木汗国对俄罗斯的侵略(两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战、以及土耳其在俄国内战中的干预,通常被认为是第十一和第十二次俄土战争,但一般不被列入俄土战争名录之中)。 第十次俄土战争,指的是1877-1878年间俄土两国争夺势力范围的战争。1877年4月24日,俄国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宣战,分双线(多瑙河前线和高加索前线)向土耳其进攻。同年7月,多瑙河方面俄军占领希普卡山口,打开了通往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君士坦丁堡的通道;11月,高加索前线俄军在高加索攻占卡尔斯要塞,并包围埃尔祖鲁姆;12月,多瑙河前线的俄军攻陷普列文,从而逆转战局,使得俄军最终夺得了胜利。 不过,俄国的胜利引起了英国与奥匈帝国等势力的恐慌,英国的介入使俄国被迫放弃了进军君士坦丁堡的计划。1878年1月31日,俄土双方签订停战协定;3月3日,两国签订《圣斯特法诺条约》。该条约规定土耳其承认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三国完全独立;承认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获得自治(仍留在土耳其版图内);成立大保加利亚国,并允许俄国势力在保加利亚的存在;将萨拉比亚西南部归还给俄国,卡尔斯、巴统统阿尔达汉和巴亚齐特等地区并入俄国版图;修改博斯普鲁斯海峡通行规则,允许俄罗斯等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通行——对战败的土耳其一方而言,这完全就是按着手印立字据,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圣斯特法诺和约》的签订引起了英、奥等国的强烈不满;德国首相波斯猫奥托·冯·俾斯麦站出来进行调解,实际上就是敲山震虎。由于对于英、奥等国联合力量的忌惮,俄国被迫重新订立《柏林条约》,对《圣斯特法诺和约》进行重大的修正。这其中,大保加利亚变成了小保加利亚;博斯普鲁斯海峡仍然不对俄国军舰开放;俄罗斯在巴尔干的影响受到遏制,向地中海方向发展海军力量的企图再次落空,仅仅收回了克里米亚战争中割让出去的领土。此外,《柏林条约》还规定土耳其将塞浦路斯划割给英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则割给奥匈帝国统治。 就这场战争的本质而言,俄罗斯虽然没能实现所有的目标,但其开疆扩土的目的是得以实现了。战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实质上就是列强在对行将就木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行分尸;但问题在于,这一系列虎头蛇尾的条文并没有根本解决巴尔干半岛的冲突问题。从长远来看,这一系列条约所做出的许多决定,恰好就是日后引爆“巴尔干炸 药桶”、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种冲突的源流所在; 时间推移,曾经的敌人已经消失,沙俄自身也分崩离析。红色的旗帜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主宰,苏维埃的铁拳将罗曼诺夫家族的残党击得粉碎。这一时期,俄罗斯的麻将桌上已经基本换过了一轮玩家;唯一稳坐对家的,恰好就是曾经把沙俄打成傻子的日本。赫拉格军旅生涯的最后一笔战绩,就与现实中这两国的冲突有关;而赫拉格的悲剧,也正是从此开始的。 ·急转直下 A Sudden Turn for The Worse 赫拉格档案中提到的“血峰战役”,是赫拉格军旅生涯的一个并不完美的收官之作。其实对于赫拉格这个角色来说,之前的四皇会战和乌卡战争只不过是无处可归、强行加在赫拉格身上以塑造其阅历丰富的“云战绩”;“血峰战役”才是他真正的原型人物所经历的事件。 “血峰战役”对应的现实原型是张鼓峰战役(张鼓峰事件),指的是1938年日、苏两国之间围绕中俄朝三国边界的张鼓峰、沙草峰这两个高地而爆发的一场军事冲突。张鼓峰这个地方,最开始是清政府无可争议的领土;但1858年清廷与沙俄签署《瑷珲条约》时被沙俄借助外语优势给阴了一把,中文版的条约将张鼓峰列为中国领土,而俄文版的条约则将张鼓峰划给了俄国; 到了伪满洲国时期,伪满政权理直气壮的宣布张鼓峰属于伪满领土;苏联一方却不这么想,主张按照珲春界约规定的边境线通过哈桑湖西侧——这么一来,张鼓峰又被划到了苏联的领土内; 伪满自然不会服气,便抬出了背后的干爹试图找场子。1938年5月,日军动员朝鲜军所属的会宁部队到张鼓蜂姊妹峰·张其峰修筑碉堡,20多天后撤回;6月底,苏军突然占领了张鼓峰,在山上构筑工事,布置铁丝网。原本关东军的主张是要求苏联撤军;但中国事变后,日军信心大增,开始玩火企图试探苏联的态度。大本营认为受制于地形影响,苏联无法出动大批军队,因而不会导致大规模的战争;而即使损失覆灭整个师团也不是什么大事。相反,这正是向苏联显示日本实力的大好时机; 这件事传回国内后,又引发了海军马鹿与陆军马鹿之间的争吵和攻讦,不过并没有得出一个确切可行的方案,只能暂且搁置;而稍微了解一些日军优良下克上传统的读者就会知道,军部那群脑子烧糊了的人哪还管你内阁和天皇怎么想...... 1938年7月15日,日军松岛伍长和伊藤军曹等一行3人化装成朝鲜族农民,到张鼓峰附近侦察苏方军事设施。被苏边防军发现后,松岛被击毙,其余2人逃走——这是张鼓峰事件的导火线反正就是疯狂试探。之后的发展请参见九一八事变,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套路;不过不同的是,这次关东军撞上的不是少帅这块海绵,而是苏联这块钢板。 29日,双方正式爆发冲突。日苏双方在尾高龟藏和布柳赫尔的指挥下交战。战事开始之初,苏联人完全没想到日本人葫芦里卖的的什么药,但为了以防万一直接采用了简单粗暴的地毯式火力倾斜......到了8月6日,日军伤亡已超过1400人,其中死者526人;及至8月中旬,受到铁路瘫痪和河流涨汛的影响,日军的补给支援路线完全被切断,最后不得不与苏方议和。8月10日,苏日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张鼓峰停战协议,这场战争才告一段落。 张鼓峰战役虽然以苏军的胜利告终,但这场战役打赢了和输了没什么区别。日军从对苏军的交战结果中认为苏军实力不济(近战拼刺刀中,1名日军受伤可以换得28名苏军受伤),苏军共792人阵亡、3297人受伤;日军有526人阵亡,却只有914人受伤——一定程度上这也暴露出苏军对于近战训练的忽视或轻视。而指挥这场战役的布柳赫尔元帅,虽然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最后却仍被斯大林清算——这位布柳赫尔元帅,正是赫拉格的直接原型人物。 而在血峰战役中明明立下军功却销声匿迹,综上所述,也就只有一位乌萨斯将领符合这种条件。(档案资料四)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1890-1938)号称“远东军魂”,是1935年苏联最早的一批元帅之一,曾创造过用一个步兵师打垮了装备有大量坦克、装甲车的机械化的白卫军的奇迹。 布柳赫尔 布柳赫尔于1890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5岁就来到圣彼得堡当布料店学徒。1905年,布柳赫尔目睹了沙皇势力制造的星期日惨案,产生了推翻沙皇统治的想法,开始从事革命活动,为此一度被捕。一战爆发后,布柳赫尔因作战英勇而收到褒奖,后因受重伤(一等残废)而不得不离开战场前线、被迫退役。 1915年的布柳赫尔 此后,布柳赫尔辗转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二月革命后服从党组织要求重回军队。在那之后,布柳赫尔的军事才能逐渐崭露头角,在平息杜托夫叛乱、解放喀山等地、解放克里木等重大战役事件中表现出色,并构建了反坦克火炮防御等前所未有的军事理论实践思想。1921年6月,布柳赫尔被任命为远东共和国军事部部长兼人民革命军总司令,负责解放远东地区以及与日本斗智斗勇; 1923年的布柳赫尔 1935年苏联恢复军衔制后,布柳赫尔因其在历次战役中的出色表现、在军队党政建设上的劳心劳力、以及对军事学术理论的巨大贡献而被授予元帅军衔,成为首批“五大元帅”之一。 军旅生活教会我两件事。第一,信任你的战友;第二,提防你信任的人。这片大地一直被这种矛盾纠缠着,没人能从中挣脱。(晋升后交谈1) 但是,好景不长。1937年,苏联内部爆发了“大清洗”,布柳赫尔也未能幸免。在次年的张鼓峰战役结束之后,布柳赫尔元帅便被捕杀——罪名是子虚乌有的“打入苏联内部的日本间谍”。由于布柳赫尔这位“被列科普突击战和斯帕斯克夜战的英雄、西伯利亚征服者的组织者、战胜远东白卫军和日本武装干涉者的组织者、无数次交战和大战役的胜利者”在苏联国内影响巨大、声名显赫、有着极高的威望,斯大林甚至不敢公开指控他,甚至连布柳赫尔死亡的消息都不敢传播出去。这位为了革命事业戎马一生的将领,最后没有牺牲在敌人的进攻之下,反而死于曾经战友的指控与拷打。 顺带一提,布柳赫尔与中国有着很深的缘分。1924年,孙中山向苏联请求派遣一名军事顾问来帮助组建军队,苏联方面遂派遣布柳赫尔前赴中国。为隐匿身份,布柳赫尔用自幼在哈尔滨成长的妻子的姓氏“加伦”作为假名——后来这个假名传遍中国,在当时可谓名声响亮。加伦来到广州后,常亲自前往基层,并推动兴建了黄埔军校;粤系军阀陈炯明叛变时,加伦一马当先,亲自率一个团大破敌方8个团;后来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先湖广,后江浙”就出自加伦之手,后来的作战也印证了这一方针的正确性;在蒋介石于1927年4月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加伦变装离开了中国。离开前,加伦参与了中共关于南昌起义的准备会议,并积极联系爱国将领张发奎希望对方参与起义(未果);1939年,蒋介石向斯大林请求再次派遣加伦来华,却被告知加伦已去世多年;1956年,苏联政府为布柳赫尔平反昭雪;叶剑英元帅于1957年访苏时,回忆过往曾在布柳赫尔指挥下参加训练的情景,写下了“不见加伦三十年,东征北伐费支援。我来伯力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的诗句。 相比原型人物布柳赫尔元帅,赫拉格还算是比较幸运——乌萨斯的“大清洗”处决了上百位将领,赫拉格却得以身免;一方面说明他的确对政治没有兴趣,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其劳苦功高。只是,对于赫拉格而言,自己已经对曾经效忠的乌萨斯彻底寒心,最后毅然出走;这其中,有两次对他人生带来不可磨灭影响的离别,促使他彻底挣脱了曾经的过往。 ·最终承诺 Final Commitment 在分析了大量信息与情报碎片后,我们推论出了一些事实。现在将一些心理分析放在此列,仅供人事参考。 “他一生遭遇过两次他自己也无法理解的生离死别。 第一次,他看着自己多年的好友在他面前逝去,而他的好友正是敌军的指挥官、他任务的目标、以及乌萨斯所认定的敌军核心人物。 第二次,一场可怖的战斗在他与自己最信任的人之间展开。战斗结束后,他依然屹立,但那个人却不知所终,杳无音信,如同最终死在不知名的小巷之中。 第一次,他的好友向他托付了一把刀,‘降斩’,以及一个感染者女孩,奈音。 第二次,他最信任的人给他留下了一间黑市诊所,‘阿撒兹勒’,以及一个信念”(档案资料三) 曾经有一场漫长的战争。当我终于划开敌军指挥部的舱门,却只来得及接过我濒死好友递给我的佩刀和怀表。敌人失去了指挥官,他的死为乌萨斯带来了片刻的胜利,而我,可悲地输掉了这场战争。(信赖提升后交谈2) 战场变得和过去不同了,它的残酷却从未变过。(观看作战记录) 只有屠夫才渴血。我们是在付出生存的代价。(编入队伍) 赫拉格的一生经历过两次生离死别,第一次失去了挚友,第二次失去了最信任的人;而这两次失去,都为他带来了不得不背负的事物:一把叫做“降斩”的刀、一个叫做奈音的女孩、一间叫做阿撒兹勒的黑市诊所,以及一个无法舍弃的信念。 “降斩”......你主人的牺牲绝非无谓。(作战中4) 在赫拉格的立绘中可以看到,他的武器是一把几乎有他身高4/5左右长度的武士刀。这把刀就是“降斩”(下り切り),是他从曾经的挚友手中接过的遗物。 “降斩” 在赫拉格的基本履历中提到,他的身高是193cm。从初始立绘中“降斩”与大爷身高的大致比例来算,“降斩”的长度应该在150cm以上——这种长度的武士刀属于大太刀(又称野太刀);而从“降斩”本身近乎直线、弧度很小的造型来看,这把刀的样式属于日本刀发展早期阶段中的“唐大刀”或“唐样大刀”——前者是自中国(唐朝)传过去的刀剑,也就是俗称的“唐刀”;后者则是在前者基础上自行仿制锻造的刀剑。 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国宝“金银钿装唐大刀”,刀身近乎直线 鹿岛神宫中供奉的神器·布都御魂,刀长七尺四寸,刀刃近乎直线,带有鲜明的唐大刀特征 大太刀最早出现是在镰仓末期-室町中期这个时期(粗略理解就是日本的南北朝时期)。 当时武士大多好夸耀自身武艺,为此多打造长度极长的大太刀以自夸——全然不管在战场上到底用不用得到。大太刀本身相较于太刀、打刀而言就很长,最短的大太刀刀身都在150左右;在当时男性平均身高都没有150的日本,想要在战场上灵活使用大太刀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到后来,大太刀彻底变为了道场训练的武器之一,各流派剑术兵法或多或少都会提及(如柳生新阴流、景流),但基本不会有人在战场上真的用大太刀去砍人,风险大于收益,一不小心还得把命赔进去......最著名的大太刀使用者,大概就是佐佐木小次郎。他的“物干焯”(备前长船长光)长三尺有余(刀身90-100cm),算是大太刀中比较短的,但相比打刀来说已经是极长无比; 游戏中赫拉格的动作有一个比较考究的地方,在于他的拔刀横斩。 大太刀因为长度过长,故不可能像太刀或打刀一样别在腰间拔刀(手也不够长);一般来说,常见的大太刀拔刀是要一手握住刀鞘向后拖,握刀手同时握住刀柄往前拔,这样才能借由双臂展开的长度将大太刀刀身全部带出刀鞘。仔细看大爷的动作,会发现他有一个短暂的将刀鞘向后拉的动作,虽然不是很明显,但那一瞬间存在一个可以看得出来的停顿,基本还原了大太刀拔刀的姿势(大爷本身身高占优势,不需要过于夸张就可以把刀拔出来) 作为一个乌萨斯出身的军人,赫拉格本身擅长使用的武器肯定不止一种;但是大太刀这种在乌萨斯基本不可能存在的武器,配合赫拉格的装束还是显得有点别扭。结合赫拉格的旧友托付给他的名为“奈音”的女孩,推测可能他的朋友出身东国——某种意义上显得很讽刺的是,赫拉格的原型人物布柳赫尔,最后就是因为“日本间谍”的罪名而被秘密处死。 要与乌萨斯为敌也无妨。我的忠诚已经在我从军时完全地献给了它。而今只剩下幻觉和耻辱与我长久相伴,为了孩子们,我不会退缩,更不会向它投降。(信赖提升后交谈1) “每个乌萨斯人都应为他们的国家与皇帝感到骄傲”,我曾经也为之奋战过,但现在的我已经失去了热情。时间从我这里夺走了太多。(交谈3) 不管如何,赫拉格最后选择了与乌萨斯决裂。这个蔑视个体感情的帝国用它的铁蹄将赫拉格的尊严和情感踏的粉碎,最后也使得曾经为之奋战的赫拉格心灰意冷。友人和自己最信任的人的离去、感染者的境遇,成为了赫拉格无法舍弃的背负之物;为了那一丝信念,即使是燃烧已如残烛般的生命,对于赫拉格来说亦是在所不辞。 ·堕落天使 Fallen Angels 赫拉格的官方履历身份是“切尔诺伯格感染者地下诊所‘阿撒兹勒’的现任管理者”。这个叫做阿撒兹勒的机构在剧情里其实已经出现过,在切尔诺伯格被整合运动摧毁之后,阿撒兹勒也受到冲击; 赫拉格初始立绘局部,臂章上的字样Azazel即为阿撒兹勒 Azazel也被写作Azael、Asiel、Hazazel、Azel、Azrael,希伯来语写作עזראל,意为“死神”。 在伊斯兰教神话中,亚兹拉尔(Azrael,为了区分不同宗教而采用了不同中译名)是司掌死亡的天使,为死亡天使之首。亚兹拉尔将世间所有人的名字都写在神座后生命之树的叶子上,当一个人将死时,写着名字的叶片就会枯落,当亚兹拉尔拾起念出名字后,这个人在四十天后就会死亡。俗语”the Wings of Azrael”的意思即为“死亡即将来临”。 FGO中山之翁的宝具“死告天使”用的就是这个典故。山中老人教派属于伊斯兰教的分支,自然是用的伊斯兰教中的亚兹拉尔 在《圣经旧约-利未记》中,阿撒兹勒是第一位因为背叛上帝从而堕天的天使,为堕落的看守天使之首领、失乐园中叛乱天使众的首领;犹太传说中,阿撒兹勒拥有炽天使或智天使的位格,是看守天使群的指挥者;他也是诺亚时代和炽天使桑杨沙等等与人类女子生下二百个天使的天使之一。阿撒兹勒曾一度败战在天使拉斐尔下,这个故事在旧约圣经伪典「以诺书」第八章开始一至二节中有收录;在Nephilim(看守天使与人类所生的巨人)遍布全地制造灾难后,身为指挥官的阿撒兹勒自然得负完全的责任; 凯尔希是知道的,赫拉格可不是阿撒兹勒的首任管理者。(档案资料四) “为了医治她,你愿意失去什么?” “除她以外的一切。” “我要你的尊严,大人。乌萨斯帝国从我们身上夺走的,我们也要从你身上剥去。” “我不确定我的身上还剩不剩下哪怕丁点尊严。” “有的,大人。欢迎成为我们的一员。”(晋升记录) 【血液源石结晶密度】0.21u/L 浓度尚在可控范畴之内,阿撒兹勒也许确实拥有独特的技术来减缓感染蔓延的速度。(临床诊断分析) 阿撒兹勒在堕天之前,有着炽天使的格位;最后却因堕天而成为了“恶”的一面,成为了众多堕落者的领导者。在对矿石病感染者极端排斥孤立的乌萨斯,一旦感染了矿石病,无论立场都会成为被隔离、被清洗的存在,患者最后的尊严也被这种强硬的措施给碾为齑粉。而从赫拉格的晋升记录中可以得知,他之所以能够接管阿撒兹勒,是达成了某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成为感染者——也就是说,赫拉格是主动自愿成为感染者的;而阿撒兹勒的技术,足以将患者的矿石病感染水平稳定下来或减缓感染程度。 要想成为“恶魔”的代言人,自身也就必须先成为“恶魔”。 ——欢迎加入感染者的行列,将军。 ·终将凋零 Finally Fade Away Only the dead have seen the end of war. ——Plato 只有死者才能见证战争的终结。 ——柏拉图 博士,你和孩子们没什么区别,未来正等着你们去了解它。像我这样无法背离过去、同样也没有明天的人,会为你们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晋升后交谈2) 对于赫拉格而言,此前的功勋和成就,在自己被乌萨斯背叛之后,犹如一个讽刺至极的笑话;为此,他选择撕裂自己的过往,重新以阿撒兹勒管理者的身份去维护感染者——当支撑一个人的信念被抽走后,他要么颓然倒地迎接死亡,要么就会寻找新的信念支撑自己走下去。 真希望给孩子们找个能挡风遮雨的地方。(进驻设施) 怀表上的照片?被你看见了吗,哈哈。请看,小时候的奈音很可爱吧?现在的她可没这么文静,但她喜欢现在的自己。这就够了。博士,自由地生活下去吧,这是我平凡的愿望。(信赖提升后交谈3) 他常说自己是一介武夫,也许只是因为他不知道怎么面对乌萨斯带给他的一切。 些许微小的希望,可能是他活下去的最后动力。(档案资料三) 赫拉格就是后一种。过往的自己已然支离破碎,但背负的重任又不允许自己如此草率地离去;如果曾经的自己是只为了荣誉、为了国家、为了功勋而作战的“军事机器”,这次他更向尝试着作为一名父亲、作为一名领袖、作为一名庇护者活下去,尝试去实现更多人的愿望——当一切都落幕之时,人们才会发现,平凡的就是最好的。 但是,世间往往没有两全之法,凡事常常事与愿违。赫拉格即使再如何决绝,他的过往仍然束缚着他——这一点和德克萨斯有点相似。德克萨斯无论如何逃,她的过去迟早会追上她;而赫拉格自始至终就从未彻底摆脱乌萨斯带来的阴霾,他能做的只有用手中的“降斩”不断挥砍,继而让自己能在过去与现在的夹缝中获得些许喘息的机会。 这事儿还没完。他的经历,他的国家,他在乎的事情,总会抓着他往下拖。到时候究竟要不要拉他一把,也许已经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事情了。(档案资料四) ——手上一旦沾染了他人的鲜血,往往需要用一生来洗涤;手握杀人剑的武者,只有在身死之时方可解脱。战争和强权只会带来牺牲与仇恨,到头来永远没有赢家;即使是平凡的幸福,也无法被杀生之人所掌握。 这大概就是赫拉格的悲哀。他并非不识悲伤、不懂爱恨,而是深陷过去、难以自拔。只要乌萨斯还屹立一天、矿石病还存在一天,他所期待的“自由地生活”,就终究只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或许,当名为赫拉格的男人凋零之时,他才能真正目睹到乱局的终结。 (责任编辑:ku987小孩) |